1
最近,一个“8名未成年人殴打并活埋21岁男子”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21岁的受害人毛某经人介绍,认识了犯罪嫌疑人郭某(14岁)的女友并跟踪对方,郭某内心感到不满,于7月29日至30日聚集多名未成年人对毛某进行殴打。
毛某因为殴打昏迷后,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发生了:他们竟然将毛某活埋了!
事后,警方对案件进行了调查,目前已经将8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
看到这个新闻,网友们纷纷表示很震惊——
太恶劣了。
恶魔在人间。
未成年人就这么残忍。
希望从严处置!
如此年幼的孩子,却做出如此残忍之事,实在是令人发指。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
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呢?
可以预想到,他们并没有处于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而是处于一个充满争吵和暴力的家庭环境中。
在一项《家庭语言暴力与少年越轨的相关性探析》的研究中指出,家庭语言暴力对少年越轨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犯罪是最严重的越轨行为。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2
家庭语言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诉诸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的暴力行为。
语言暴力是一种隐形暴力,它带来的伤害不亚于显性的身体暴力伤害。
在一个名为《嘘》的家庭语言暴力公益广告中,描述了家庭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害。
“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人家”“废物”“真丢人”“怎么不去死”
这些辱骂的语言像刀子一样,伤害着孩子。
孩子不小心把东西打翻,父母责骂孩子: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点什么!就会惹我们生气。”
孩子作业没写好,父母批评孩子:
“一天天的不知道好好学习,就知道玩,成绩那么差,将来肯定没什么出息。”
父母不经孩子的同意,翻看孩子的日记,还振振有词地说道:
“看什么看,你的日记里,有什么秘密吗?就算有,我们不能看吗?”
父母吵架闹离婚,争着问孩子要跟谁:
“宝贝儿,你更爱爸爸呢还是更爱妈妈呢?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着谁啊?”
这些不经意的话语,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最后,孩子变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图片来源:公益广告《嘘》
3
遭受家庭语言暴力时,孩子除了受到心灵上的伤害,还有可能变成像父母一样的施害者。
身处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和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对他人充满恐惧和敌意,产生报复心理,甚至引发犯罪行为。
另外,孩子长期目睹父母吵架或辱骂,也很容易模仿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学会吵架、打骂,以暴力的形式对待他人。
在一个《遭受家暴的孩子》的纪录片中,有个孩子在目睹了父亲施暴后,也开始喜欢使用暴力:
不开心时他会伸手打妹妹,有时争玩具时,也会很用力地打妹妹。
爸爸曾经拿刀指着他,他也偶尔把刀放在自己脖子上玩。
在“8名未成年人殴打并活埋21岁男子”这个事件中,这些年幼的孩子之所以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也许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们或许成长于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才有样学样地学会以残忍的方式对待他人。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4
家庭语言暴力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容小觑的危害。
那么该如何消除它所带来的的影响呢?从家庭层面来讲,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注重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无论是和孩子交谈,还是教育孩子,都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难听话,不要随意否定孩子的努力,更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如果孩子犯了错,应先弄清楚缘由,再耐心地教育、引导孩子,而不是动辄打骂。
二、用平和的情绪沟通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因为孩子并不像成年人一样,懂得采用合理的方法化解和排遣不良情绪。
他们内心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就可能以极端的方式去表达。
当父母面对孩子想要发脾气时,可以进行深呼吸,在内心默念“淡定、淡定”。
或者先离开孩子,到一个单独的空间,想想孩子的可爱之处,等怒火平息下来再继续和孩子沟通。
三、积极面对亲子冲突
当出现亲子冲突时,父母需要采用积极的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
面对问题时,采用合作、协商、对事不对人的方式,耐心对待孩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冲突的真正解决,也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如果采用消极的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比如责备、不耐烦、不合作、回避问题的讨论、退缩等,不仅解决不了冲突,还会导致亲子间的疏远和敌对。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5
写在最后
“8名未成年人殴打并活埋21岁男子”的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重要。
父母需要增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减少家庭语言暴力,这样才能避免惨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