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
事情还没开始做,就觉得实现不了,干脆就不去尝试了;
面对任务时,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处理,却还是不停地刷手机;
面对喜欢的人,明明可以大胆追求,却在内心告诉自己不会有结果......
这些情况,都是出现了“自我设限”。
1
自我设限指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固化的消极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总是暗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不作努力,不敢尝试。
另一种解释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维护自我形象。
自我设限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行为式自我设限、声称式自我设限、抬举他人。
行为式自我设限指的是用实际行动阻碍目标。
比如,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故意拖延;面对机遇时,主动放弃尝试的机会。
声称式自我设限指的是并没有减少努力,而是公开表示自己处于不利境地。
比如,总是向他人诉苦,自己能力不足、表现太差,但实际上在背地里偷偷努力。
抬举他人指的是通过帮助或想象,使竞争对手具有额外优势。
比如,提前给竞争对手透露有利的消息,或者在头脑中把竞争对手想象得很厉害,这样反而不利于自己的发挥。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2
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设限呢?
其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人们很容易担心因为表现不佳而破坏自身的形象,如果提前在成功路上设置障碍,失败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了:自己的失败是有原因的,是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可抗力,而不是自己不够优秀。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失败损失自我价值,从而保护我们的价值感。
虽然自我设限可以保护价值感,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自我设限会让人丧失做事的目标。
比如,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目标,干脆就选择躺平摆烂。
其次,自我设限会损害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觉得自己的想法不会被采纳,干脆就选择不表达出来。
再者,自我设限容易让人变得自卑、狭隘。
比如,觉得自己很差劲,哪哪儿都不行,干脆就放弃自己。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3
自我设限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摆脱自我设限的牢笼呢?
一、觉察自我设限心理
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觉察自己是否出现了自我设限心理。
比如,面对的任务太难,干脆选择不做;
感觉竞争对手太强大,干脆放弃比赛......
这些,都是出现了自我设限心理。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出现了这些情况,就可以提醒自己:你出现了自我设限心理。
二、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面对高难度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进而自我设限。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来突破已有的限制,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比如,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或参加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就像打游戏,当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以前觉得很难的关卡,轻而易举地就能通过了。
三、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当我们无法面对成长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时,很容易出现自我设限。
这种时候,既可能因为受到打击而萎靡不振,也可能因为害怕而止步不前。
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地调整自己,寻求成功的方法。
这样,挫折和失败反而会成为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4
写在最后
有时候,限制你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尝试打破自我设限的牢笼,你将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